成品油面临输入性通胀 油价创18个月高位

2010年04月07日 8:48 29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如果成品油每吨涨价200元的话,意义不大,因为燃料油已经涨了200多元了,何况1吨燃料油还炼不出1吨成品油。” 作为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李国宾感到压力正在增加。
  目前,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有约45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不过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加上原油进口被两大石油集团控制,地炼企业只好采取进口燃料油来加工成品油的办法。而近期燃料油价格上升,炼油企业再度面临开工即亏损,不少企业索性停工“检修”。
  同样的情节,在2007年油价突破100美元以后,也上演过。当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集团下的各大炼油企业,纷纷停产检修,引发全国性的“油荒”。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许将避免“油荒”的情形再次出现,但是,由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引发国内消费市场的输入性通胀仍然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记者,实际调整成品油价格,会对最终消费品以及原材料造成影响,“不过,即使是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突破3%,只要不超过5%,仍是温和通胀的性质”。
  牛犁认为,当前有通胀预期,但是实体经济并没有真正的大的通胀压力。“经济一季度涨幅很高,也是去年基数低造成的,实体经济并不过热。”
  国际油价达18个月高位
  李国宾告诉记者,如果本次成品油价格每吨上涨幅度达到500元,可能会使得炼油企业有利可图,这样的情况下,山东的炼油企业可能会全面恢复生产。“但是如果成品油价仅仅上调200元/吨,改变不了企业亏损的现状。”
  此前,山东炼油化工协会曾有过调查,截至今年2月底,山东地炼已有近2/3的企业焦化装置停产检修。
  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记者,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无法进口原油,加上成品油价格没有上调,企业开工生产将难抵亏损。“现在陆续有少部分企业开始恢复生产,但是不多。尤其是小企业,更是承受不起。”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近期达到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内成品油面临越来越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近两周以来,压力已经在逐步释放。加油站网分析师黄顺敬注意到,近1个月以来,北京加油站的打折几乎全部取消,都恢复到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水平。同时各个石油公司的批发价一再上调,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价格差越来越小。
  根据中国化工网消息,4月6日山东寿光炼厂90号汽油批发价是6950元/吨,比3月30日增加150元/吨。93号汽油批发价格是7050元/吨,比3月30日增加150元/吨。其他各个炼油厂批发价格也分别在上升。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