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成资源接替主力 中国发展快差距大
2010年04月01日 9:33 46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海工制造应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由淑敏又提到,根据估计,世界海洋油气装备市场的年平均规模大概有500-600亿美元,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装备技术含量和价值量也将会增长。而且这个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处在了一个全球性对海上油气资源都很关注的氛围。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海洋油气等资源能源的开发,将成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蒋秉华说。
在22日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现场,TSC海洋集团展区的新闻发布会及相关展品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国内第一家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总承包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国内外并购,现在该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型的公司,成为世界上能够为海洋自升式咎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井船提供所有单体钻井设备及整体钻井包的3家供货商之一。TSC海洋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梦桂表示,随着2月26日,当今世界较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式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顺利出坞的号角吹响,国内海工装备呈现出群雄逐鹿局面。在这之前大连船舶海工完成“大陆架号”半潜式平台改造,烟台莱佛士船厂已签的6艘深水半潜式平台正在建造中,太平洋船业即将推出新一代的钻井船,中远船务也与巴西在谈深海半潜式项目,烟台莱佛士船厂、TSC海洋集团及英国Momentum(钻井服务商)三家联合投标在里海获得一艘自升式平台建造和租赁的合同,由此可见,海洋工程随着造船业一并向中国转移的迹象势不可挡。
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是装备制造业中较为高端的产品。“我们国家应该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其加快发展,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中国在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梯队。”由淑敏说。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