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加剧: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首超警戒线

2010年03月29日 16:56 41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石油进口源和运输线单一加剧风险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戚爱华介绍,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近6万公里。
  但油气管道的建设速度与快速发展的原油进口量仍不匹配。戚爱华说,近年来,油气需求快速增加,国内资源不能满足需求,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逐年增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共计进口原油2.038亿吨,同比增长14.08%,其中十大石油来源国分别是:沙特(4195.3万吨)、安哥拉(3217 .2万吨)、伊朗(2314.7万吨)、俄罗斯(1530.4万吨)、苏丹(1219.1万吨)、阿曼(1163.8万吨)、伊拉克(716.3万吨)、科威特(707.6万吨)、利比亚(634.4万吨)、哈萨克斯坦(600.6万吨)
  专家说,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尚未摆脱来源地过于集中,且多为政局不稳定地区的矛盾。
  石油进口源主要依赖于中东,达50%以上,另外来自非洲的进口源也占了很大比重。
  同时,中国在石油运输线方面过于依赖马六甲海峡。据介绍,马六甲海峡堪称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一旦这个海峡发生恐怖袭击,中国石油进口通道必然受到威胁。
  据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能源化工产业部高级分析师陈潮泽介绍,近几年,已经出现石油的替代品。譬如天然气逐渐在电厂运用,石油焦、水煤浆在陶瓷厂、玻璃厂的运用,由于价格优势,这些对燃料油有较大的替代作用。
  但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消耗必将不断提高,而未来几十年原油产量很难大幅度提高,大量进口石油是必然选择。这种相对单一的进口源和运输线使得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更大的风险。
  “中国石油的现状和预期说明,中国石油安全将日益脆弱,而且弱化速度比较快。” 林伯强说。
  专家认为,中国应发展多元化能源,建立石油供应方式多元化、运输方式多元化和石油战略储备,是中国石油安全必须面对的问题。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