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澳合作发展清洁能源 价值达700亿美元
2010年03月25日 8:45 4242次浏览 来源: 综合媒体 分类: 相关新闻
影响
国内气源再添“外援”
在昨天签约的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中,中海油每年将从BG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20年。这无疑为国内气源再添“外援”,有利于缓解国内“气荒”。
“尽管国内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昨天,出席合作签约仪式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告诉记者,中国今后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天然气市场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未来的需求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刘琦表示,目前我国正在通过进口管道气和引入液化天然气这两条通道来缓解和应对突出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去年我国共进口了580万吨液化天然气,增长率达67%。“现在广东、福建、上海的3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经建好,而江苏、浙江、珠海等地也在顺利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建设”,刘琦称,我国沿海地区还将修建多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中英澳三方此次合作项目对中国的意义还不仅仅限于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我国是煤炭大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煤层气为原料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全产业链参与该项目,将促进国内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从内在上增加国内气源的供应。
“煤层气是天然气最现实的补充能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然而,由于受制于技术欠缺等原因,我国的煤层气十一五开发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这一全球最大的煤层气开发项目无疑将为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刘琦告诉记者。
延伸
国际能源巨头纷纷牵手中企
“中海油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其工作方式还是胆识和远见。而且我所有的同事都同意我的这一观点。”昨天,BG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查普曼在签约仪式上风趣说道。他进一步表示,中海油与BG的合作开始于2006年,本次协议的签署不仅是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是双方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我们已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对这一项目的前景更有信心,让我们大踏步地进入合作的下一个阶段”。
弗兰克·查普曼的话或许道出了很多国际能源巨头的心声。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巨头密集牵手中国能源企业。
昨天,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首席执行长马哲睿告诉记者,该公司与中海油在乌干达的合作项目进展良好,公司还准备在卡塔尔与中海油合作。此外,道达尔正与中石油共同竞标委内瑞拉的Carabobo能源项目,道达尔还试图为其法国Dunkirk炼油厂寻找一家中国合作伙伴。
壳牌首席执行官傅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壳牌正在与中石油研究在中国建立炼油厂,“我们还正在为伊拉克一个油田区块的开采权寻找合作伙伴,正在与中石化进行交流,尽管还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就在3月22日,中石油与壳牌联手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一大煤层气生产商ARROW,次日双方又签约在四川勘探致密气。
以往,中国能源企业却难入国际能源巨头“法眼”。而如今,中外能源企业的牵手合作却大有渐成潮流的趋势。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方雄厚的资金实力渐显;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安全的能源保障;中国能源企业对不稳定地区能源、新兴资源的接受能力比以往更强;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际能源巨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上述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中外能源合作将越来越多。
也许壳牌首席执行官傅赛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有着长期潜力,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也表现在在国际市场的联手合作方面。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