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气荒” 关键是理顺价格加强需求管理

2010年03月22日 8:49 57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除理顺价格机制之外,多渠道开源、加大储气库建设 加强需求侧管理也是关键
  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有3.8%,远低于24.1%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天然气发展还只是开头,而绝不是过头。
  才开头就出现“气荒”,今后的路到底该怎样走?
  “价格机制不理顺,气荒恐难终结。”国内天然气市场专家曾兴球一针见血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无疑是平衡供需矛盾最有力量的杠杆。只有价格理顺了,才最有利于天然气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从事天然气产业链经济问题及风险研究的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也认为,目前偏低的气价打压着上游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发展后劲。
  由于资源条件限制,在国内找气和采气难度都越来越大,勘探开发成本节节攀升,油气田天然气生产多数是赚吆喝不赚钱。统计显示,国内除极少数优质气田,均处于微利甚至赔本经营状态。据西南油气田公司财务处副处长曹志民介绍,该公司2009年全年天然气销售收入128亿元,账面利润0.95亿元;天然气管输收入8.46亿元,账面亏损7.35亿元。
  一些专家认为,按照目前气价,单井日产量2万立方米以下的气井,从经济上讲没有开发价值。而目前包括西南油气田在内的几大气区,单井日产多数不足2万立方米。这些主力气井若单从经济角度看,都不应该开采。
  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由于国内天然气资源不足,必须从国外进口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就是引进的中亚天然气。而中亚天然气到我国口岸价格已经是我国气田出厂价格的2倍以上,相当于北京、上海等地的终端用户价格。如此巨大价格落差,今后一定会成为问题。
  谈到价格问题,曾兴球认为,天然气价格改革,不是简单的涨价问题,也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应该研究一套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以及峰谷价格调剂机制。
  除理顺价格机制之外,多渠道开源也是避免“气荒”重复出现的关键。毕竟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有限,必须多渠道保障供给。比如,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天然气,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如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力度,这些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据了解,我国目前除了通过中亚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引进中亚天然气以外,还将通过建设中俄管道、中缅管道引进俄罗斯和东南亚的天然气,同时,在大连、唐山、江苏等地建设大型LNG(液化天然气)基地,通过海上进口天然气。如此多条腿走路,才能弥补国内供气不足。
  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据了解,在这一全新领域,我国的资源量相当可观,据初步测算,资源量至少为150万亿立方米。而且,从世界范围看,已经有美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2009年天然气产量达到6200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天然气比重超过30%。可见,这一领域前景非常广阔。
  加大储气库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也是避免气荒的重要手段。其中,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增强调峰能力更是避免季节性“气荒”的当务之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会计师王春鹏介绍,中国石油已经启动新一轮储气库建设,计划投入巨资新建24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这相当于现有储气能力的10倍。一旦建成,将极大提升调峰能力。

[1] [2] [3] [4] [5]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