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焦化企业整合大浪来袭 200多家焦企末路
2010年03月16日 8:48 3437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200余家焦化企业末路
本世纪初,由于焦炭本身的稀缺性、国内外需求旺盛和上游原料焦煤价格的不断攀升,山西涌现了诸多“焦炭大王”,山西焦化项目投资也在狂飙。有数据显示,2003年度山西焦炭生产能力已突破8000万吨,当年新增焦炭总量达2800万吨,在建项目超过5000万吨。这尚未包括蜂拥而起的非法“土焦”。
大量过度和重复投资也埋下了隐患。相关报告指出,山西焦化企业正受制于“三座大山”:上游截击(焦煤高价),下游围堵(钢企压价),处在产业链中端的焦化企业在价格起落之间,利润空间不断收缩。
来自山西省焦化协会的数据则显示,由于焦化行业过度投资导致的散、乱、多,山西焦炭价格与历史高价相比,已几近腰斩。
山西省焦化协会提出,在“三座大山”压力之下,2010年焦化企业在坚持减产限产、以销定产、降低生产成本,保持适当销售利润、扭亏增盈的同时,必须加快产业链整合,加快与上下游行业的联合重组,打造稳固的煤焦供应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杨文彪则指出,山西此前进行的煤矿整合已打乱了焦化企业的供应渠道,同时,经过整合之后,煤炭资源基本掌握在少数大型煤企集团手中,市场控制力和议价能力极强,导致独立焦企谈判能力相对减弱。
“当前是加快山西焦化企业整合的最好机遇,企业为应对危机合并愿望比较强,而原有的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的丧失,也倒迫企业加速联合。”山西焦协一位人士如此认为。
据杨文彪介绍,“山西已出现了一家企业兼并四五家焦化企业的情况。”按照最新制定的目标,现有的200多家焦化企业将难逃被吞并和取缔的命运。
本报记者了解到,山西省经信委出台的名为《各市分阶段焦化产能淘汰量和焦化企业保留户数》的文件称,此次大整合在关停兼并200多家焦化企业的同时,将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吨,其中大同、朔州被要求完全退出焦化行业。
具体办法是以产能置换形式做大做强保留下来的焦化企业。山西省经信委还配套出台了《山西省焦化企业产能置换管理办法》,“产能置换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跨市置换。”
“产能置换了,那资产怎么办?”杨文彪认为,以山西目前仅有的措施还很难顺利推进焦化企业的重组。资产处理是企业兼并重组最核心的部分,如果仅进行产能置换,那退出的企业谁来补偿?资产怎么处置?“亏本的生意谁都不愿干。”
而除了焦化企业本身的兼并重组外,山西经信委还希望利用煤矿资源整合契机,促进煤焦联合。山西焦化协会也认为应以资源和产权为纽带,通过产业联系、企业重组等方式,加强钢铁企业、独立焦化企业与炼焦煤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多途径联合。
对此,杨文彪认为,如果能实现煤焦钢整合,山西将能把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同时,他希望山西焦化企业在整合大集团的同时,要做好市场定位,在能源产品出口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国内市场。
他指出,山西焦化企业的市场空间在于国内没有配套焦化产能的钢铁企业。近年来,大部分钢铁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焦化厂,使得山西焦化产量占全国比例逐年在下降,到2009年,山西焦炭产量的全国总产量比例已由原先的40%下降到22%。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