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忙海外并购 跨国婚姻喜忧参半

2010年03月15日 16:57 32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像连续剧一样持续九个月的腾中悍马收购案,以及北汽、吉利这些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的佼佼者,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于这样的“跨国婚姻”,他们的表现却堪称青涩。欧宝、沃尔沃们并非“剩女”,北汽、吉利们也不是钻石王老五;没有钱万万不能,但只有钱也不是万能的。
  腾中:到底图的啥?
  腾中对于悍马的“追求”可谓是几经波折,业内人士分析,腾中收购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悍马品牌,因为未来总部和生产都在美国,而只是一笔入股的投资而已。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这不过是腾中的一笔宣传费而已,在中国都无人知晓的腾中,因为追求了“悍马”,全球知名度迅速提高,对于腾中来讲,悍马就是一个未出阁的绝世美女,追求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宣传盛宴,即使以后交易告吹,腾中也是最大的赢家。
  但是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合伙人张天兵表示,向一个国际品牌提起一场大胆的收购动议的确是快速出名的捷径,但很难说现在的灰头土脸的结果让腾中重工由此获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达到的知名度,对腾中重工来说是不需要的,奢侈的。因为它的产品并不面向普通消费者,如此结果并不能增强它的既有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的信心。而且,也没有改善它的政府关系,反而给后者添麻烦。总而言之,这起收购对改善它既有的商业生态环境,毫无益处。“腾中重工确实收获了知晓度,不过是负面的知晓度。”张天兵说,“腾中重工是出了坏名。”
  其实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一直有两种说法认为腾中此举不会被轻易放行,一是缘于腾中缺乏运作汽车的经验,另一种说法归咎为悍马本身极其耗油的品牌形象,从长远看来,这点将有悖于中国希望发展环保节能绿色汽车产业的方向。腾中的收购计划没能充分阐述其如何实现悍马品牌的转型并在将来如何成功运作这一品牌,所以这两种说法可能都会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
  这一次的恋情宣告失利告诉我们,腾中收购悍马不应该成为中国汽车业模仿的范本。中国汽车业要改变在国际上的加工车间的版图,不能靠收购美国落后的产能,即使把底特律全部搬到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里,也属于落伍者。中国汽车业还是应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而不应该直接去复制美国的模式。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