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在建规模世界第一 安全记录良好

2010年03月15日 8:46 53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核安全面临五大严峻挑战
  记者:我国核安全面临哪些潜在风险和严峻挑战?
  周士荣:高速发展必然积累风险。我国核安全目前面临着五大严峻挑战:运行多年的各类核设施安全设计标准低、设备老化,存在现实的安全风险;核电快速发展所必需的人力不足,潜在风险日益增加;放射性废物管理政策不明,投入不够,核与辐射安全风险突出;放射源量大面广,辐射安全问题逐步凸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基础建设薄弱、能力不强,核与辐射安全风险不可轻视。
  目前,我国核电高端人才缺乏尚未根本缓解,核能研发和设计能力尚有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完整的核电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核设备制造和安装能力不足,这些都给核安全留下潜在风险。此外,核安全监管能力、核应急能力和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也急需匹配跟上。
  记者:应对核安全潜在风险的监管对策和措施有哪些?
  周士荣:在核安全预防和监管上,主要有五个对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运行核设施安全监管,确保运行安全万无一失;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从源头抓起,确保核设施建造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要从核燃料循环的整个产业链出发,全面做好前端到后端各环节的核与辐射安全工作;树立“从生到死,全寿命周期监管”的理念,确保放射源安全;必须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应急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不是大话、空话,它有实实在在的内涵。就是要按规矩、程序、标准规范办,不可越雷池一步。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保守决策,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在没有充分把握、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一定要保守决策,尤其是在好的形势下更要坚持。还有“扶强不助弱”,就是一定要确保核安全设备的质量,严格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准入制度。
  同时,在当前核电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做到确保运行安全与保障建设质量并重。对于在建、拟建的核电项目,特别强调要有保守设计、高标准制造和严格的质量保证,在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环节都高度重视和保障核与辐射安全。
  核电站运行事件将及时公开
  记者:如您所说,取得公众的信任和信心,对核电事业发展极端重要。那么,取得公众的支持,提高核安全的社会认知度,有没有机制保障?
  周士荣:毫不夸张的说,公众接受是核电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范围内核电的发展一度曾因公众的质疑而停滞,我国也有因公众反对而停止实施核电项目的先例。
  随着参与意识的提高,公众的支持与否很可能是未来核电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解决公众参与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目前在核电项目的立项、建造、运行和退役的不同阶段,国家都有明确的法规要求核电营运单位提供有关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在这里要求提供公众参与的有关情况,在获得国家核安全局审查批准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或运行。
  行业应该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手段如科普宣传、旅游互动让公众参与,亲身体验。目前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已经有公众参与核电环评的机制,未来核电站的运行事件也将及时公开,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

[1] [2] [3] [4]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