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好“低碳中国”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2010年03月03日 8:33 3161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无论你是否了解“低碳经济”,自去年底根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讨论得最多的话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告诉记者,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曼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企业早已经看好“低碳中国”的巨大商机,“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这样做了,包括巴斯夫、BP、诺维信。”
外资看好“低碳中国”
近年来,新能源的建设和利用被业内认为是实现低碳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中国低碳网总编辑林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国现有的国情,我们应该走一条高碳能源低碳化的道路,而不是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企业在商机的运用上,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商务部产业损坏调查局局长杨益对记者表示,首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比较广阔,中国目前的能耗强度和能源的效率都明显偏低,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比较大。第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比较低,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节能的余地比较大,条件项目比较多,而且规模经济的效应也在显现,会带来双赢的局面。第三是国际合作的潜力比较大,在国际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合作,发达国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潜力巨大。第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鼓励发展低碳经济。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中国新能源产业更多的机会。
何曼青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成本,更多的是一种机遇,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有优势。总体来说,跨国公司在低碳经济、低碳竞争力方面比中国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据了解,中国碳排放70%来自生产领域,而发达国家2/3来自消费领域,所以中国的重点是引导和控制碳排放。为此,何曼青建议,跨国公司要深入了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情和阶段特点,找准中国急需发展碳排放的领域,加快碳技术的创新和转让步伐。
国际巨头们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商机。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低碳经济,为各行各业提供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企业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巴斯夫希望提供给客户的方案是低碳节能,最经济和环保的,“但是3年前,我们对中国企业谈这些理念,很多企业不会优先考虑,现在,中国企业主动找我们要求提供这些方案和产品。”
关志华建议,希望中国政府有一些具体措施和政策来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听取企业对低碳经济的看法,政策也要可行,对低碳经济有帮助。”
诺维信中国区总裁柯铭表示,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模式,中国很难从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中学习,“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作用更大,政府部门在风险评估后应有冒险的精神,步伐应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