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中国清洁发展项目面临联合国审查

2010年03月01日 9:17 39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市场即将枯竭?
  由于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减排协定,发达国家的购买承诺到2012年,欧盟无法继续为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减排买单,尤其是美国不签署CDM项目,CDM可能面临枯竭,同时全球碳交易市场将遭受重创。
  《京都议定书》规定,2008至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排放量要在1996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吕学都介绍,这些排放温室气体的机构如果在本国国内去减,那么它的成本可能是相当高的,而如果它通过这个机制在发展中国家来减,那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大约是它在国内减排成本的1/10。
  在这一机制下,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扣其自身的排放量限额。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
  目前,欧盟是CDM机制最大的驱动力量,但是在2012年到2020年之间,欧盟将大幅削减在排放交易体系内所使用的CDM额度,所以美国等国家是否也加入CDM排放交易成为关键。
  由于CDM建立在减排交易基础之上,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而发达国家的购买承诺到2012年,那么CDM机制将在随后几年可能失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所一位研究人员向记者描述未来CDM项目将面临的困境,就是“没买家、低价格”。
  “现在CDM项目这么火爆,是因为很多人相信,以后会出现类似《京都议定书》这样的协议,保证这一机制能够运转下去。”该人士表示。
  另外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很多发达国家代表经常在不同的会议场合提出:用“行业方法”作为发达国家内部减排和量化的指标,来规范、替代CDM。
  “CDM是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唯一成功有效的双赢减排机制,‘行业方法’可以作为发达国家内部减排的重要量化途径,但不能用来设定全球统一的行业排放或技术标准,用‘行业方法’取代CDM是轻率的做法。”曾少军表示。

[1] [2] [3]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