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整合缺失 欧洲零部件等待中国目光
2010年02月24日 9:4 514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应把目光从美国转向欧洲
《21世纪》:报告称,破产的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被金融投资者并购,至今没有战略性的整合,为什么?
马库斯·霍夫曼:第一,这些破产的供应商,考虑更多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的问题,金融企业解决了他们的现金流问题;第二,通常情况下,整车厂也不希望见到高度整合的零部件市场,因为这样会使得它的议价能力降低,所以希望零部件市场保持分散的状态,于是在整车厂的导向作用下,零部件供应商并没有很快地变成了一个整合体;第三个原因,在欧洲市场,如果有三家供应商可以提供同样产品,其中一家倒闭了,其他两家是不会收购那一家的,因为收购的实质是获得产能,而在一个下降的市场空间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产能,收购会增加负担。
《21世纪》:欧洲破产的零部件集中在哪些领域?哪些对中国企业吸引力最大?
马库斯·霍夫曼:按照罗兰·贝格的分析,欧洲整个供应商体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与产品关联性比较强的,比如大陆(Continental)集团、博世公司,他们的产品面向整车厂,拥有自己的专利,属于技术导向型,相应来说比较健康;
另一种是工艺流程导向型的供应商,他们没有面向消费者的核心产品,只有工艺上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破产的90%以上都是工艺流程导向型的。这样的企业中国企业没有必要购买,因为完全没有意义。
现在很多欧洲主流的零部件企业都有计划剥离他们非核心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对中国企业往往是急需的,比如车身底盘系统、动力总成等等。我很不建议中国企业收购那些破产的业务,因为破产一定存在其背后原因,我更加支持中国花更多的钱,收购健康的技术。
《21世纪》:欧洲零部件商与美国零部件商有什么区别?
马库斯·霍夫曼:美国零部件企业的总体特征是,技术处于中等状态,而且由于学习了日本的掌控体系所以比较精益。他们的产品主要适应美国,产品线拉得比较长,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多,从高端到低端。
大部分的欧洲零部件企业,相对来说,更加偏向于技术,集中于一两个产品品类,客户的来源更广泛,往往服务于全球的整车企业。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