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净进口煤时代来临(附评论)
2010年02月23日 8:47 5608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评论:电煤联动治标不治本 联而难动成必然
煤电顶牛,煤电联动,估计也属中国特色之词了。而作为一项政策,煤电联动始于2004年年底。次年5月,电价上调了0.0252元,中国首次开始煤电联动。加上此后的联动,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部分发电企业的巨大成本压力。
本来,煤炭和电力两大能源行业,天然的处在一个和谐产业链上:电力是煤炭巨大而稳定的市场,而煤炭则是电力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在中国,两大产业至今却因缺乏共同的利益机制而无法实现和谐与共赢。即使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指挥,煤炭和电力更多的仍然是顶牛不断,联而难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嬗变,痛苦是必然要历经的一个过程。煤电顶牛就是这种矛盾的缩影。 众所周知,煤炭市场在1993年放开后,因为计划电煤的存在,长期并存两套价格体系,一套是电煤价格,一套是其他行业用煤的市场价格。而在电煤方面,又存在着计划内外两种价格。相反,电力价格尽管五花八门,但全部由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统一核定。煤电可以说处在一个相对畸形的价格体系之中:一端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市场煤”,另一端却是轻易不动的“行政电”。于是解决这个矛盾的电煤价格联动机制得以出炉。
电煤联动,治标不治本,联而难动成为必然。煤炭与电力作为存在紧密关联的两大行业,长期以来由政府出面协调价格和供应量,虽然有了电煤联动,虽然国家发改委也果断放开了电煤价格联动的行政指导,并放手让于市场,但最后的效果仍然难如意。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煤电价格联动作为一种旨在反映市场变动、弥补市场不足的经济政策,它的出台,不失为是保证电煤稳定供应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对缓解电煤供应的紧张关系,实现电煤两大产业的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一定作用。尽管如此,正如权威人士、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所言,“煤电价格联动在电力行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同时,他还强调指出,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而电力价格仍受到政府管制。当煤炭价格上涨电价不能随之调整时,电企便会出现严重的亏损,电价市场化改革未解决,国内煤电合同“顶牛”仍会继续发生。 也就是说,在行政之手高压与撮合下,煤电价格即使“联”起来,“动”起来,要想形成双方都接受的合理价格实在是难。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