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净进口煤时代来临(附评论)

2010年02月23日 8:47 56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净进口煤时代来临 电企三招对峙煤电博弈格局
  对煤炭行业来说,2009年跟往年不一样,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发生了巨变,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一跃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净进口煤的时代”来临了。“净进口煤的时代”来临,煤电博弈将如何演绎?煤电联动是否会快速突破?煤炭整合步伐又将如何走?
  春节过后,一直紧张备战寒潮来袭的电煤市场终于缓和下来了。目前,华中地区电煤库存已由告急转为饱和,供应处于宽松状态,电煤价格亦出现回落。
  然而,煤电之间的长期博弈却并没放松。2010年合同煤价平均上涨在50元/吨以上,仍将侵蚀电力企业六、七百亿元的利润。面对国内居高不下的电煤价格,电力企业纷纷目光投向了海外,2010年2月,中电国际与澳大利亚库资源达成的巨额进口煤合同让业,而2009年,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的中国亦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进口煤的时代来临了,长协煤的时代还远么?在现有的定价机制面前,电力企业是怎样布局手下的棋子的呢?
  电煤博弈中火电企业的三副牌
  煤炭网的分析师赵玉伟向记者表示,电力企业普遍通过三招来对峙电煤博弈:内部调整、向上游延伸以及签订采购长期协议。
  “首先可以通过降低单位能耗,现在国家要求关小上大。通过上新的机组,可以降低能耗,同时也环保。另外就是参股或者控股一些煤炭资源。第三就是从国外进行煤炭采购和订购。立足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保证煤炭供应。”赵玉伟表示。
  上月,一年一度的电煤合同基本完结,2010的签约可谓“价高量增”。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统计,截至1月8日8时,2010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已初步汇总46617万吨。五大电力集团旗下电厂正陆续敲定电煤合同,重点电煤价格每吨涨幅约50元。
  “签约率很高,时间很快,总量也很大,当时也是寒潮来袭帮了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煤和神化的涨幅是低于当时的预期的,最终煤炭企业涨价的涨幅没有那么大,说明政府也去协调了。”赵玉伟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国内企业的电煤合同并非能够缓解燃眉之急的良方。“签约是签了,但并不能代表将来的情况。中国煤电企业互有毁约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
  而另一方面,他认为虽然煤电之间有利益之争,却并不是说有很大的矛盾。“煤电都是企业运营了,但这个企业并非完全的市场化,企业负需要接受经济发展目标、保民生、保稳定的责任,在此同时也有企业盈利的指标。因此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本身也不是完全从市场角度出发。喊疼无非是要多一些政策照顾。”
  在这种若有若无的束缚下的博弈,电力企业在通过与煤炭企业谈判、向政府叫苦争取挤压利润的同时,不得不谋求着其他的方式降低原料成本。
  2009年以来,华电国际利用各省小煤矿整合的机会,逐步加大对煤炭的投资规模,提高对火电成本的控制力度。通过参与山西小煤矿整合、参与宁夏银星煤业增资扩股、参股内蒙古煤矿公司
  此外,以中电投为首的火电企业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减少对煤炭依赖程度。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