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煤制气 中国争相上马煤制气替代天然气
2010年02月11日 9:54 8513次浏览 来源: 《新世纪》周刊 分类: 相关新闻
煤制气动机
因为煤制气门槛低、前景诱人,各方对上马煤制气项目热情都很高涨。这吸引了包括民营、国有以及国外等各类资本的进入。在上述15家拟上马煤制气项目的企业中,除了中海油,无一例外都来自煤矿、电力行业。
“拥有自己的煤矿资源很重要。”煤制气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如果是从市场上买煤做项目,肯定要亏本。华能集团一位专家称,内蒙古、新疆地区位置偏远,煤炭难以外运,当地市场空间不大,煤价便宜,煤制气成本为1元/立方米左右,较为适合建设煤制气项目。山东、河南地区,由于离市场近,煤价高于上述地区,约400元/吨,煤制气成本在2.1元/立方米左右。
作为惟一进军煤制气项目的国有石油公司,中海油布局新能源的脚步明显快于另两家公司。2009年6月,中海油与同煤集团共同投资300亿元,建设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气项目;当年四季度,中海油又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将在该地建设8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气项目——这也是已知煤制气项目中建设规模最大的。
“山西地区的煤质好,价格高,运输方便,做煤制气项目不合适。” 刘志光曾参与过大唐在内蒙古和辽宁阜新,以及汇能等多个煤制气项目的评估工作,他坦言,中海油的山西项目并不合理,但是,中海油布局山西煤制气,应该是出于更长远的打算,与其整体战略有关。“煤制气项目,只是个引子,引出的是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布局。”
“中海油目前只有LNG接收站,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如果想往内陆发展怎么办?”刘志光分析,中海油煤制气项目进一步的动机是为了铺设管道。“这就好比当初抢建加油站,资源就那么多,国家不会都批,管道也是一样道理,也许主干道线没建成,但建了就是你的。”
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去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海油未来五年内将单独建设一条由晋北通向环渤海地区的输气管道,似可佐证刘志光的分析。
除了上述战略布局,其他公司抢占煤制气项目的动机似乎也不“单纯”。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煤矿、电力企业上马煤制气项目,不一定单纯为了项目本身。发展煤制气项目,地方政府肯定要配套煤炭资源,企业也未必将所有煤炭资源都用于煤制气项目,“就是煤制气项目不赚钱,卖煤也可以获高利。”该人士说。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