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价机制激活国内市场 油价调整频率加快

2010年02月08日 8:54 39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终端市场竞争全面升级
  《报告》称,在新的油品定价机制下,内资、外资,国有、民营,各路资本加快进入国内石油终端市场。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外石油巨头,为增强销售控制力,从终端零售到运输仓储全面布局,营销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据了解,长期以来致力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举进军成品油市场,不仅洽购了广东200家民营油站,还投产了第一条成品油管道,建成了广东立沙成品油库,并通过控股北京华路和汉沽中油在北京市场掌握了5.15万立方米的油库资源。这家公司还计划2010年在“两洲一湾”(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建设1000座加油站及其配套油库,形成较为完善的成品油营销网络,使销售能力达到800万吨/年。
  有国内第四大石油公司之称的地方石油企业———陕西延长石油,也打入陕西高速公路加油系统,并与壳牌联合拓展在陕西和四川的油品销售终端业务。而中化则计划3年内在山东省发展500座加油站;中航油也开始谋划内陆油品销售;中信、北方工业公司在成品油仓储方面已有突破,下一步计划开展成品油零售业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期在终端占据霸主地位的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着眼营销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实施市场战略从低级向高级的升级。
  首先,两大石油企业开始实施战略联盟,走强强联合之路。一是加大了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力度,以巩固终端市场的强势地位。比如,中石油与广东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兰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化则与广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原油商业储备等项目。
  二是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中石油已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长城汽车、中交股份、华能国际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化则与武钢、工商银行、中国重汽吧、航美传媒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其次,两大石油巨头还在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上狠下工夫,推动加油站从单一加油业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据不完全统计,中石油开展综合服务的加油站目前已有6638座,2009年加油站的非油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中石化新增开设便利店的加油站累计已达8773座。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