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勘探开发页岩气资源来应对“气荒”

2010年01月29日 9:50 70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的战略重点
  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优选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建立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把落实资源并实现储量稳步增加放在首位,逐步加强页岩气开发,力争2020年实现年产能150亿~300亿立方米;系统地研究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新认识,构建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构筑支撑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加强页岩气资料的集成利用,建设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页岩气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队伍。
  (一)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
  根据我国页岩分布和页岩气富集的地质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部署实物工作量,通过调查进一步查明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背景和条件,预测富含有机质页岩发育区,预测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同时,获取系统的资料数据,编制系列图件,建成页岩气地质调查数据资料集成系统,形成系列调查研究成果。
  优选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重点选择我国南方海相页岩地层,特别是上扬子地区作为战略突破区,针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的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页岩地层,开展页岩气地质和富集条件调查,力争率先实现重大突破。选择我国海陆交互相和湖相页岩地层,作为战略准备区,针对滇黔桂下扬子和华北海陆交互相、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渤海湾盆地古近系、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等湖相泥页岩地层,开展页岩气地质综合调查和资源前景分析,力争实现新发现。
  建立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在川渝黔鄂地区建立第一个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力争1~2年取得突破,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2~5年实现重大突破,提交一批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提交页岩气可采储量千亿立方米左右,形成我国首个页岩气大气区。同时,着力解决页岩气重大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形成页岩气资源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
  把落实资源并实现储量稳步增加放在首位。南方海相页岩地层、北方湖相页岩地层和广泛分布的海陆交互相地层等将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等八大盆地页岩气富集条件优越,是未来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含油气盆地之外广泛分布的页岩也是重要的勘查目标。近期应以川南、川东南、黔北、渝东南、渝东北、川东、渝东鄂西为重点,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勘探步伐,争取获得重大进展,提交页岩气储量,发现大气田。
  逐步加强页岩气开发。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还不具备规模建产的资源基础,从目前勘探准备和可能提交储量的情况分析,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将是近期页岩气开发主阵地,将川渝黔鄂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作为近期重要的建产阵地;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等现有含油气盆地和盆地外广泛分布的页岩区作为第二梯次开发阵地,作为接替资源进行开发。下一步应做好探明储量开发评价和目标区优选、建产准备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页岩气年产能150亿~300亿立方米。
  (三)加强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
  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新认识。在分析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页岩发育和页岩气富集类型研究,重点研究我国页岩气富集模式及特点,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资源分布规律、资源潜力和评价方法参数体系等。
  构建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通过近些年不断探索,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严格地说,针对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地质理论和认识还在探索中,尚未形成体系。未来几年,结合目前已经起步的页岩气基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并尽快启动钻井、完井地质的研究,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构建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且对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
  (四)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
  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完善和创新页岩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完井和压裂等技术方法,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勘探技术方法体系,确保勘探目标的落实和顺利完成。针对页岩气特点,引进、吸收、提高、创新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射孔优化技术、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逐步形成一批适合我国页岩气地质特点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
  构筑支撑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确定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方向和重点,瞄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强化科技攻关,建立页岩气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大先导、推广技术、引进技术等分层次的技术研发、应用保障体系。积聚力量,攻克难关,逐步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推进原始创新,力争跨越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门槛,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强页岩气资料的集成利用
  规范页岩气地质资料采集与汇交。依法开展页岩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严格规范新形成页岩气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建立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存储机制,推进页岩气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实现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的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
  建设页岩气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形成完善的页岩气地质资料汇交、交换和服务等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依法强化对页岩气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页岩气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页岩气地质资料社会化利用效益,为政府资源管理和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
  (六)造就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人才队伍
  培养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择优选拔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强中青年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通过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在全国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建立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全国逐步形成众多的页岩气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队伍。
  开展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业务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技术交流,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依托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和勘探开发工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页岩气技术和业务培训。

[1] [2] [3] [4][5] 下一页

责任编辑:hoping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