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格局生变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谋突围

2010年01月19日 10:48 42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内零部件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各大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来华投资的脚步在加快。如何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与国际零部件企业竞争并赢得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全新挑战。
  通过兼并重组合力参与市场竞争或将是国内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日用友捷一直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动态,一旦有兼并重组的合适机会,我们肯定会考虑,”上海日用友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佩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实当年宁波华翔参与一汽富奥整体改制就是产业兼并重组的方式之一,目前看来重组很成功,富奥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也存在着参与其他企业重组的可能,为富奥上市工作打好基础,”一汽集团一位不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我个人非常看好零部件产业兼并重组的趋势,国家也是有相关政策鼓励的,”李力分析说,“尤其是对国外企业的并购,可以获取对方的管理理念和核心技术,这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觉得汽车零部件应该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但一定要避免政策推动的行政整合,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做出适当的决定。”徐锦泉表示,国内龙头企业开始加大了反向收购力度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比如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吉利收购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DSI、万向集团收购美国DS汽车转向轴业务等。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内零部件企业开始通过收购国际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与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
  融资瓶颈待解
  外资零部件巨头们垄断了高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等产品,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这些领域却少有建树。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研发储备,但资金的缺乏阻碍了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严重滞后。据他介绍,国外整车和零部件的比例投资应该在1:3左右,而中国的现状是1:0.3,仅为国际水平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真正了解融资渠道,并且能够通过VC、融资担保甚至上市等方式成功融资的并不多。”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告诉记者,企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融资租赁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银行贷款之后第二大融资方式,”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装备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骆玉芳告诉记者,门槛较为合理、租赁方案灵活、融资渠道多元化等特点都是融资租赁的优势所在,非常适合国内零部件产业现阶段的企业需求。
  深圳航盛电子一位高层表示,风险投资使他们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从中期的眼光看,目前正是风险投资者们逢低介入汽车制造领域的好机会。一位风险投资专家对记者表示,“资本对汽车行业的投资要满足几个条件,即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效率,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另外,也可以收购满足不同条件的企业,然后整合。”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