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将成未来十年汽车消费重要推手(相关)

2010年01月13日 8:53 73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被远离的中国汽车
  就在国际汽车市场出现产品层面的明显变化时,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众所周知,中国拥有汽车生产的各种低廉的成本,但与国外的同级产品相比,中国轿车的价格确实是最高的。在这种悖论中,中国汽车仍将在2010年的汽车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遗憾的是,在跨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追逐小型车的时候,中国汽车只能在局限中国国内。
  合资汽车制造商受到合资伙伴的限制,在出口上存在制度层面的障碍,要想突破这一局限,尚且存在相当的难度。目前,仅有上汽与通用达成一致,允许双方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向印度等市场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合资企业未来发展的模式,但在实际推广中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还不清晰。
  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有部分产品出口,但销量相对在中国国内的销售还比较小。同时,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在出口上受到了政策方面的限制。此外,受国际汽车市场对产品需求的综合性因素制约,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在整体上还难以达到国际市场的需求。在金融海啸冲击下,海外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加之,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缺乏海外市场的营运经验,这再次增加了走出去的难度。
  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存在,使得中国汽车只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中国市场。
  与国际汽车市场的变化不同,中国本土市场延续以往的增长趋势。在产销量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样的产销量与国际汽车市场的位置相比,中国汽车还很难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正是这样的状况决定了,中国汽车始终处于相对的游离状态。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