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啸时代”的国际金融格局

2010年01月08日 10:21 58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影子银行萎缩   主权基金增强
  长期以来,西方金融资本主导国际金融,而且一直是私人垄断资本扮演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角。金融海啸重击西方私人垄断资本,在“影子银行系统”力量削弱、大批金融机构被国有化的同时,也正式宣告非西方金融力量尤其是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
  西方影子银行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持有结构性融资工具(SIV)而进行杠杆操作的金融机构等。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其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脆弱性,并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据IMF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衍生产品规模由2000年底的94万亿美元增到2008年6月的683.7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之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至2008年12月其规模收缩到592万亿美元。目前,影子银行系统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持续萎缩。
  大批西方金融机构被国有化。此次金融危机重创诸多巨型金融机构。为拯救在金融危机中奄奄一息的巨无霸企业,美欧政府不得不采用国有化手段。如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资产、获得AIG79.9%的股权、成为花旗集团第一大股东。英国政府在银行国有化步伐上比美国更快更大。如今,诺森罗克银行的100%、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95%、莱斯银行的75%、劳埃德TSB银行和苏格兰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的40%股份由英国政府持有。
  非西方金融力量崛起。金融危机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金融力量相对下降,主权财富基金力量增强。在金融海啸肆虐之时,西方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寻求主权财富基金注资,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甚至直接请求中国和海湾产油富国增加对IMF的出资,以使IMF能向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家贷款,阻止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公司(IFSL)统计,2008年世界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总资产增加18%,达到3.9万亿美元。据美林证券估计,到2011年,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风险资产(股票和非主权债券)中所占份额将增至16%,成为美英资本的有力竞争者,从而挑战、削弱美国的国际金融主导地位。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