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刺激:中国汽车出口导向结构待解
2010年01月06日 9:26 4303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泰国:东南亚的桥头堡
泰国不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它在东南亚的战略位置将超过其市场容量。以通用、福特等为代表,跨国汽车制造商将此视作出口的基地。由于皮卡等产品的出口量巨大,它获得了东方底特律的称号。根据本田汽车公司的计划,其在印度市场推出的小型车将于2011年同步在泰国推出,这里有其他市场难有的综合成本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泰国市场具有这样的战略位置,它吸引了几乎所有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此设厂。这对马来西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在马来西亚制定新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时,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成为头号目标。此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几乎全部被跨国汽车制造商占据。技术与品牌的优势为跨国汽车制造商快速进入角色根本。
不过,这些市场上,各国都有相应的小型汽车制造商存在,它们的销量有限,大多生产经济型轿车。这种对凭借廉价车型出口的中国本土制造商而言,具有极大的风险。在马来西亚,吉利、奇瑞等整车制造商曾遇到类似的问题。
因之,在出口这些市场的同时,提升品牌含金量将成为中国汽车日益严峻的问题。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