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海外低价抢气 中石油入澳购气失败
2010年01月06日 9:16 529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国际LNG价格大幅下滑之际,中国油企迅速出击抢气,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在上周举行的全国能源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表示,中国要利用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过剩供应来加速海外液化天然气购买的谈判。
但这么做的前提,是“价格要适当”。
前述中石油人士判断,卡塔尔的过剩资源是造成国际市场LNG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而随着这些产能的释放,市场将重新恢复供需平衡,随之价格也将开始回升。
“这次良机是历史的重现,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他说。2003年,中海油以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低价与澳大利亚ALNG集团签署年供气300万吨的协议。
“ALNG的资源原来是为日本准备的,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日方没有了采购动力,于是中海油抄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底。”上述中石油人士说,现在这种良机又来了。
虽然时机有利,但要谈出理想的价位也并非一帆风顺。
“目前欧美LNG的进口价格处于近几年最低区间,而亚洲市场价格相对还是高很多,这与亚洲缺少权威的能源定价中心有关。”上述广东大鹏高管认为.
在美国,LNG的价格主要参考长期管道天然气合同以及亨利中心短期天然气价格合同。在欧洲,LNG价格通常参考低硫民用燃料油、汽油等竞争燃料价格。而亚洲则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价,中长期LNG合同价格一般与日本进口原油综合价格挂钩,这导致LNG进口国在议价上的能力较弱。
中石油在2009年9月与埃克森美孚签署41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时隔不久就有媒体称中石油的价位远高于印度同期签订的协议。
尽管中石油有关负责人事后作出了解释,但舆论的压力显然存在。
“现在社会对能源企业进口能源价格谈判能力很关注,各能源企业应对此更加重视。”张国宝在上周的全国能源会议上说。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