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海外低价抢气 中石油入澳购气失败

2010年01月06日 9:16 52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澳之间又发生一单引人注目的商业变故。这涉及高达400亿美元的金额。
  澳大利亚第二大油气商伍德赛德公司1月4日宣布,由于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就交易细节达成一致,该公司2007年与中石油签署的LNG(液化天然气)采购协议失效。
  依据这一协议,2013年后的20年中,中石油每年将向伍德赛德采购300万吨LNG。当时双方商定,在2009年12月31日前将就价格等细节达成一致,之后再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本。以当时价格计算,这笔交易价值大约410亿美元。
  在中国国内气荒持续蔓延的背景下,这宗巨额交易的失败格外令人关注。
  “我们与伍德赛德的协议只是个初步协议,当时已约定,如果在限期内前没有签署正式协议,原协议就作废。”中石油外事局有关人士1月5日向记者表示。
  “双方在价格等方面分歧较大,这与国际市场LNG价格大幅下滑有关。”一位接近伍德赛德高层的澳方人士1月5日解释说。
  对以上说法,一位受访的中石油内部人士未予否认。“价格一定要适当,目前国内气价倒挂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压力。”这位人士说。
  他同时指出,伍德赛德原定的气源地布劳兹项目,因故到2009年末仍未开工,这对中石油的LNG项目进度造成影响,中石油不得不在2009年底向其他供货商采购。
  与伍德赛德交易流产的同时,中国油企近期仍大举出击,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签署了多项LNG采购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气源仍主要集中在卡塔尔和澳大利亚。
  中国决心抓住当前国际LNG市场的有利形势,以理想的低价位抢购海外液化天然气资源。但正如中石油与伍德赛德谈判的纠结点一样,中国试图顺势提升自己在国际能源领域议价能力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
  失效合同背后
  中石油与伍德赛德的这宗交易协议签署于2007年9月6日。
  当时伍德赛德应允将从2013年起,从澳洲西海岸的布劳兹项目产品中每年供给中石油300万吨LNG,以满足其大连LNG项目的需要。
  澳洲西海岸是全球天然气最富集地区之一,布劳兹项目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来自Torosa、Brecknock和Calliance三个气田,这些气田共拥有14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和3.7亿桶的天然气冷凝物。
  布劳兹项目的股东包括伍德赛德、BP、雪佛龙、必和必拓和壳牌,其中伍德赛德拥有50%的股权。
  彼时,国际市场LNG供销两旺,价格不断攀升,伍德赛德根本不愁布劳兹项目的销售;而已规划在国内建设多个LNG基站的中石油,却尚未签订一份LNG采购合同。
  “双方当时签的是主条文协议,形式类似于框架协议,但比框架协议更加粗,只是就采购量、气源地等条文予以确定,至于价格构成条件、采购周期等细节都被留待后期谈判解决。”前述澳方人士称。
  由于双方都相信布劳兹项目会在2009年底开工建设,因此双方约定2009年底之前将就所有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最终的采购合同。“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交易肯定能实现。”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