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全球汽车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0年01月05日 8:39 1736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全球汽车业带着严重的后遗症步入2010年。去年是糟糕的一年,但也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中,有两家申请了破产保护,在接受纳税人数十亿美元的救助之后浴火重生,规模有所收缩,也更换了新东家。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夺得了美国占据数十年之久的宝座。然而,让2009年的情况显得不那么可怕,同时鼓励了中国购车者的,是来自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旧车换新车”的刺激措施。
这是个问题。北京的各项刺激措施,包括下调营业税等,使中国许多消费者有生第一次买得起车。但在发达市场,旧车换新车计划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使消费者提前买车,这削弱了2010年的复苏潜力,并可能对价格构成压力。普华永道(PwC)在《PwC Autofacts》中估计,2009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为5600万辆,2010年将回升至6100万辆;在2012年前,汽车产量不会超过2007年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政府援助使汽车制造商避免了亟需进行的收缩。在欧洲,没有一家工厂倒闭,这异乎寻常。执掌菲亚特(Fiat)和克莱斯勒(Chrysler)的塞尔焦?马尔基翁内(Sergio Marchionne)警告称,未来几年内,过度产能问题可能压低欧洲汽车业的利润。
展望未来,一个重大机会和一个重大挑战并存。机会在于,新兴市场消费者的财富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高盛(Goldman Sachs)估计,这可能推动未来十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70%,使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利润增加860亿美元。而挑战在于,减排技术的研发成本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汽车并购浪潮向来时起时落,应对上述两个因素的需要,可能激发更多汽车制造商缔结国际结盟。上月大众(Volkswagen)与铃木(Suzuki)的合作,或许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