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能源“软肋”凸显 纠纷成“家常便饭”
2009年12月31日 9:37 3343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欧盟松了一口气
负责将俄罗斯石油过境乌克兰输往欧盟国家的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一名发言人12月29日宣布,已和俄罗斯方面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将过境费提高30%,因此不会有供应危机发生。俄罗斯能源部一名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她表示,具体协议会在未来几天内签署,因此输欧石油不会出现中断,但她没有透露协议的具体内容。
近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为新的一年输欧石油过境费问题发生争执。乌克兰方面主张提价,要求俄罗斯为输欧石油支付更多过境费,不仅改用欧元支付取代过去的美元支付,此外,俄罗斯还需保证最低供应量,俄罗斯方面认为这些主张无法接受。
伴随着俄、乌大打“口水仗”,输油管道另一端的欧盟再次捏了一把汗。
此前,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乔证实,欧盟已收到俄罗斯的通报,因为与乌克兰之间的过境费纠纷,可能会影响到新年对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三国的石油供应。
俄乌最后关头达成协议无疑让欧盟松了一口气。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他对俄乌达成协议,避免影响到对欧盟的石油供应感到欣慰。
纠纷已成“家常便饭”
因俄罗斯与中转国之间的定价纠纷而饱受“断气”或“断油”之苦似乎成了欧盟每个新年的“家常便饭”。仅俄罗斯和乌克兰近年来就多次因天然气费用问题发生争执,致使欧盟国家受到殃及。就在2009年初,一场俄乌“斗气”风波一度造成数个欧盟国家天然气供应被切断,部分地区甚至连居民严冬取暖都成了问题。
而2007年初,俄罗斯与输欧石油另一大中转国白俄罗斯之间也因过境石油关税问题发生争执,影响到部分欧盟国家的石油供应。
屡次遭受“断气”和“断油”之苦凸显了欧盟的能源“软肋”。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对匮乏,欧盟约一半的能源依赖进口,进口量居世界第一,而在欧盟的能源进口中,俄罗斯所占份额超过四分之一。
与天然气相比,欧盟国家对于石油供应的抗风险能力要强一些,因为根据欧盟要求,成员国必须维持可满足90天需求的战略石油储备,所以即便发生供应危机,仍可以撑上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