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蕴藏巨大金融机遇

2009年12月23日 8:51 54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黑色金属


  来自交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交通部汇总了各省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4.88万亿元,加上航道、港口建设,2009年-2013年合计投资约1300亿元,合计5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平均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是原计划的160%,其中60%投在高速公路,20%投在国省公路,20%投在农村公路。2008年年底前,中央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30亿元将用于加快建设支线机场,100亿元将投入公路建设。在建和开工的351个项目上,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投资比例齐头并进,各占50亿元。公路建设这100亿的投资,将会产生一种“雪球”效应。
  4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直接带动钢材需求超过1亿吨。另外,上述5万亿元公路投资项目中,60%将用于高速路网建设,即近3万亿元投资高速公路里程建设,以每公里建设需钢材500-1500吨,关联到钢铁需求(吨钢约3600元/吨),将会是一个庞大的资金数字。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未来对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将是刚性增长的,按每平方米60公斤的用钢量计算,钢铁需求以及与钢铁需求相对应的物流金融当量,无疑也将非常巨大。
  金融服务跟不上趟
  在当下金融市场复杂波动的敏感时期,完善钢铁金融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加强金融服务商与钢铁物流产业对接协作、支持实体经济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以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促进金融服务商对钢铁物流产业服务形式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1.金融服务商应增强市场意识,不断开发“适合需求”的产品
  对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逾3万亿元的行业市场来说,只有动产质押、保兑仓、商票贴现、保理等几个产品,数量实在少了些。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从企业情况来看,随着近年市场变化波动,多元化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其经营观念已经从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向新型的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是以生产者或消费者为导向的经营观,核心是生产什么或销售什么就经营什么,新型的经营观念是以战略终端(买卖)需求为导向,核心是需要长期的、可预见的、供应链合作稳健的经营业态。这种观念的转变,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更符合供应链金融产品与保理业务的“链式”原理。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金融产品推广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经营效益并不高。总结来看,这种状况并非是对新型经营观念的否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目标市场调查不深、定位不准,市场营销方式、市场营销手段不够灵活。在经营活动中,在决策、管理、监督等诸多环节上,仍然带有较浓的传统主观色彩,忽略了产品适用对象的多元化,一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产品设计。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