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之后,中国如何谋局?

2009年12月22日 16:23 29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在很多方面,中国都被视为哥本哈根协议的少数赢家之一,因为该协议既未要求中国作出任何新的承诺(这将制约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巩固了中国作为外交强国的地位。
  不过,随着中国代表团昨日返京,官员们已经开始采取防守行动,以避免此次谈判的一些潜在危险后果给中国取得的利益蒙上阴影。
  外界批评中国在哥本哈根阻碍了一项更有力的协议的达成,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反驳。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试图修复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盟在这次气候变化问题进程中受到了损害。
  中国参与此次会谈有两大目标;一是避免就未来排放作出新的硬性承诺,比如设定一个较早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日期,以及避免其减排政策受到严格的外部检查;二是确保自己在气候变化的辩论中不被视为反面角色。
  温家宝昨日讲话中的自信语气表明,北京方面认为它成功避免了作出新承诺。“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来之不易,应该得到珍惜。”温家宝谈到这项协议时说。
  一位中国外交部高级官员昨日强调,中国将在今后的会谈中继续捍卫其经济发展的权利。“今后围绕气候变化展开的外交与政治角力将集中在发展权与发展空间之争上,”易先良在官方的《人民日报》上表示。
  在这一年里,八国集团已被20国集团取代,而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已公开尝试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寻求中国的帮助。在哥本哈根进程的每一阶段,中国都扮演了核心角色,这凸显出它迅速提高的国际威望。
  然而,虽然中国政府在谈判中成功捍卫了其发展优先权,但未能实现第二个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果令人失望之时躲开来自各方的指责。
  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的一些评论,玩的是外交中正常的相互指责游戏,但显然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对中国的一些做法感到极其愤怒,其中包括:温家宝在某个场合派遣一名高级官员代替自己与奥巴马会面,表现出对后者的一种精心设计的轻慢;拒绝接受发达国家到2050年减排80%的目标(一些欧洲国家政府相信,各方原本已就这一目标达成了一致)。
  目前美国和欧洲正在讨论,准备对那些被认为未采取足够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开征碳关税。对中国而言,这将是个潜在的危险。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