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企业迎来掘金时代 经济结构必同时调整

2009年12月16日 8:38 40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似乎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远到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丹麦首都。那里没有北欧海盗,只有安徒生的童话,还有数不清的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们,低碳、无尾气排放是这座环保城市推崇的生活方式。其实,“哥本哈根”离我们并不遥远,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关乎着你我的未来,让我们关注着这次会议,就像关注我们的暖气温度、工资收入一样……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哥本哈根会议释放出来的信号,让中国各产业界意识到,节能减排、低碳调整是必经之路,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来说,“后哥本哈根”时代或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们不得不告别低成本运作;对于早已嗅到低碳这块“蛋糕”香味的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低碳经济不仅没给它们带来成本压力,反而给它们点上了一盏发展“明灯”。


  空调行业一年省出三峡电站
  “高效空调节能减排,空调企业一直都希望推广节能产品,但由于这些产品的成本高,价格比低能效空调贵,市场一直难以打开。如今政策给予消费者补贴,直接解决了推广难题,'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给我们提供了'舞台’,是国家重视减排、节能的重要佐证。”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空调的目录即将公布,国内一家空调企业的老总带着些许兴奋向记者介绍说。
  这位老总的喜悦不仅仅在于得到了政府补贴,前两批目录中,他的公司多款空调进入了补贴目录,加上国家加大了第三批的力度,全年得到的政府财政补贴将达数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1级和5级空调的能效差约220瓦,按每台空调每天8小时、每年使用200天来计算,一台1级空调每年可省电352度。目前我国空调市场容量为4000万台,这意味着空调全部节电可实现140亿度电,接近于大亚湾核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空调行业正在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型,空调企业付出的成本相应增加,但从各公司业绩报告来看,它们的日子却越来越好:美的预计全年净利达18亿元;海信科龙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264%;格力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逾四成。
  空调企业的转型还直接带动了我国空调产业的升级。以前全球70%的低效、高耗空调在中国制造和销售,由于能效不达标,严重影响了中国空调产品出口海外,发展节能低耗空调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速达11.7%,超过同期GDP增速,技术更新、推广节能产品“迫在眉睫”,节能减排“风”正吹向各个领域。
  有专家指出,若把国内所有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在全国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一年可节电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852亿度,由于我国电(600795,股吧)力生产中3/4是燃煤,这就相当于节约了3400万吨原煤,可减少9100万吨二氧化碳、78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也有专家提出,若对北京市现有燃气锅炉进行节能改造,并对今后2到3年内新建及改建的燃气锅炉采取节能措施,每个采暖季至少可以节约天然气3亿立方米,每年可节约资金6亿元左右,节能20%。
  事实上,空调产业只是中国产业界朝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哥本哈根会议也许会加速这一进程。


  多个产业将遭遇转型“阵痛”
  在各政要在哥本哈根“唇枪舌战”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也非常关心这次会议。在这次哥本哈根的行程中,一位地产“大佬”极引人注目,他就是万科(000002,股吧)的老总王石。王石说,此次哥本哈根之行是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企业踊跃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同时考察“低能耗建筑”。
  记者从王石的微博上看到,王石在峰会期间,专门考察了法兰克福的低能耗建筑,并在回答网友提问时举例:住宅产业化要改变大量使用木材的木模板传统工法,尽量使用钢模。“钢模材料本身也要碳排放,但木模平均使用6.5次报废,而钢模可以500-600次重复使用,钢模使用次数的平均排放量远小于木模板的固碳量。”
  这是王石的“低碳经”。
  其实地产的低碳化早已提出,低碳地产和绿色建筑在中国已经广泛开展。而且不仅是地产,其他行业产业也在悄悄转型,但这种转型,更多的是阵痛。要让低碳经济在中国“开花结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我国发电行业此前一直以火力发电为主。在“十一五”期间,为了达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中国要关停5000万千瓦的小火电。头三年已经关停了3000多万千瓦,数十万人失业。朝低碳经济转型,让国内电力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且目前还未完成工业化进程,需要很多能源完成工业化,此外,我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端产品、低劳动附加值、能源消耗大的行业将面临生产成本高涨,而这些行业会出现大面积的失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分析说。
  目前,包括水泥、化工在内的众多产业行业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下一步,低碳经济要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将以其为重点,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转型的最大问题是资金。”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表示,以最可能取代火力发电的水电为例,其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庞大,足可以建设若干个水电厂,且大的水电工程投资周期长,大量蓄水还会对下游存在风险。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