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摩新国标使2400余电动自行车厂面临关停
2009年12月15日 9:37 5394次浏览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分类: 相关新闻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如何比翼齐飞?
尽管摩托车企业否认自己就是推动新国标出台的始作俑者,并且一再强调从普通摩托车转产电动摩托车也并不容易,但我们多少能感觉到,它们还是希望主打安全牌,能在未来的电动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其实,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争论这些年也一直存在,有的城市甚至还为此一度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可是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并不认同,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份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数字,一起来看一下。
何祚庥院士根据公安部公开的数据分析发现,2004年电动车加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一共是14244人,2007年下降到10020人,年死亡人数下降了4224人。
何祚庥:“这是很大一个数字,我们知道这几年煤矿出事故,我们的煤矿管理部门大力整顿煤矿,避免造成事故,有成效,成效少死了两千人,这个电动自行车出来以后,由于非机动车死亡的事故少死了4224人,我觉得这是大成就,这就说明电动自行车很安全。”
对于如今沿用的电动自行车标准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的限制何祚庥院士更不能理解。
何祚庥:“一般我们定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我要保证安全,保证一定的速度,保证一定的质量,这应该保证的,但是我们现在定的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是按照道路通行的标准来定的,这不通,比如说明明现在电动自行车做的每小时25公里、30公里不成问题的,安全也不成问题的,但是现在要推行的标准限定不得超过20公里,超过20公里就不能卖,这个是很没有道理的,奔驰汽车可能是每小时250公里,可能也许还更高一点,中国的高速公路限速他们说有的地方110公里,有的地方120公里,我没有听说每小时250公里的奔驰汽车在中国不可以卖,对于小轿车我的推行的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跟行驶标准不一致,但是对电动车就要一致,我觉得有点不公平处事。”
那么,99年出台的标准为什么会限制电动自行车在20公里40公斤?为什么出台10年的这个标准又一直没有修订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有着“中国电动车第一人”之称的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
记者:“马教授,99年的这样子的一个标准,它的制定的过程和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当时所用的电机,轮毂电机,如果整车速度高了,整车的质量重了,就要出现碳酸核互相之间打火会烧毁,电流大会烧毁,会要烧电机,控制器里面只有一个螺丝管,供流起电,这个供流起电大量流的时候会发热,也会击穿,击穿以后会飞车的,所以当时搞电动车的厂家主动的希望整车重量越轻越好,电流越小越好,速度越低越好,因为技术达不到。”
记者:“那是不是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标准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
马贵龙:“电动自行车标准的修改,02年开始修改一直由于内部的原因,就是对整车质量和和最高时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直没有最后出台。”
记者:“为什么没有修改?”
马贵龙:“厂家的利益,实际上他们就希望越快越好,然后甚至会做成跟摩托车,比摩托车还摩托车的才好,但协会不同意,这个时候双方之间意见不统一。”
记者:“那协会它应该是代表厂方的利益的?”
马贵龙:“这个事情你不问我,你采访协会的负责人去,我是不太清楚,有可能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同意,有可能。”
就这个疑问,自行车协会始终没有给出记者答案,记者随后通过传真向公安部和国家标准委提出采访要求,三天后国家标准委回电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要求,而公安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回复。
记者:“那你觉得如果现在修改,应该怎么改?”
马贵龙:“首先我觉得要突破一下整车质量,第二时速我也主张提高一点,现在20公里也确实是慢了点,我也主张提高,但是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时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质量,而那块应该让给摩托车界,他们在做高速或较高速的两车轮方面,比电动自行车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他们这方面有经验,因此那块市场我觉得应该让给他们,这样能够做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比翼齐飞。”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