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产能过剩 国内部分项目脚步放缓
2009年12月11日 9:8 3714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几乎是一夜之间,世界石油供应似乎一下子到了过剩的地步。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能源情报署最新报告下调了明年全球石油消费预测。
这一变化似乎已经波及到了一向“短缺”的中国油品市场。12月9日召开的中日第三届石油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传来的信息称,我国炼油行业或已成为继水泥、钢铁之后又一个陷入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
不仅如此,虽然“事发”有日,但“国内两大石油集团低价向海外出口油品”的舆论风波没有停息的迹象。在中国能源专家周大地的最新“辟谣”中称,两大集团出口油品“主要出于供需调剂的需要”,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成品油过剩的说法。
据记者了解,国际市场的石油需求萎缩已经使一些国际石油巨头调整了投资步伐。国际能源署刚刚发布的《2009世界能源展望》中透露,今年相对于2008年,全球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额锐减900多亿美元,下降19%。这相当于20个大型油气项目被延期投产。俄罗斯最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公司鲁克石油公司12月7日说,由于需求减少等原因,鲁克石油公司日前决定削减其10年油气产量增长目标。
而国内“大干快上”的石化项目也初步显露出了放缓脚步的迹象。据记者了解,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都有项目被延期投产或者上马。
部分项目延期
记者了解到,被中石油寄予厚望的广西钦州炼油厂按照原计划将在今年底投产。中石油最初计划,这家炼油厂将作为中石油面向南方市场供应成品油的桥头堡,以结束中石油在该地区缺乏自有炼油能力的历史。但几天前,中石油已放出消息,钦州炼油厂将推迟到明年年中才投产。
“目前南方炼油厂供过于求非常突出,估计投产后一段时间钦州炼油厂将主要面向海外出口。”中石油一位人士说。
而初次涉足炼油领域的中化集团也调整了自己位于泉州的炼油项目投产计划。
中化泉州项目原先计划一期工程2009年底即可投产,但如果按照这一投产时间,中化的首个炼油必将遭遇低迷的困境。
为此,中化已决定将泉州炼厂一期的投产日期已从原定的2010年推迟至2011年年初。
而中石化旗下一家位于长三角的炼油厂人士也透露,受目前行业形势的影响,公司将把炼油能力扩大一半的计划推迟两年进行。
“炼油厂纷纷将项目投产延期,这说明目前行业过剩的形势非常严重,但这些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产能最终投产是必然的,随着未来一批新的产能逐步投产,或许明年将会是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的一年。”上述专家说,“更麻烦的是,在国内保增长的投资拉动经济模式带动下,一批新项目又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
来自中日第三届石油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的信息称,2009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为2.21亿吨左右,产量2.27亿吨左右,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未来5年中国炼油能力将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全国将形成20个以上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预计到2015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7.5亿吨规模,届时中国炼油能力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过剩产能或达2.2亿吨。
过剩的苗头实际上在数个月之前已有显现,但由于一些石化项目已接近建设后期,因此今年下半年,国内还是有数个大型炼油项目投产。
8月底中石化福建大炼油项目全面投产,炼油能力从400万吨扩大到1200万吨。
而9月份,中石油总投资300亿元的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也建成投产。
在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峰看来,对于中石化福建项目来说,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目前国内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应该会走加大出口的方向。而中石油独山子项目所处西部地区向来不是需求旺区,而南方地区是中石化势力范围,中石油在该区域的加油站的布点尚不完善,运输方面也不具备优势,该投产后的销售状况并不容乐观。
“目前独山子石化项目还处于低负荷运转的状态,未来公司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产量,尽量不会给市场带来销售压力。”一位中石油人士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