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7873万吨 中国首次成煤炭净进口国

2009年12月07日 10:29 33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首次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出口205万吨煤炭,比上年同期的出口量下降20%。前10个月累计出口189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0.6%。而彭博资讯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净进口煤炭总计7873万吨,2008年为净出口460万吨。
  对此,李晶分析认为,今年中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主要缘于三个方面因素:第一,国内煤炭需求非常旺盛。数据显示,在今年7、8月份煤炭进口量回落之后,9月份我国实现煤炭进口再度回升,进口量达1255万吨,环比增加78万吨,同比增加885万吨,增长235.9%。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的分析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部市场需求放缓,我国煤炭出口急剧萎缩。而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国内煤炭需求不断加大,这对煤炭大量出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国内市场对煤炭需求逐步上升,还带动了煤炭进口。
  第二,供给受到限制,这主要因为山西一带小煤窑的关闭。
  第三,10月末以来恶劣的天气导致铁路运输、港口运输受到影响。目前,约占中国海上运输煤炭总量一半的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量徘徊在400万吨左右,大幅低于今年上半年540万吨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因为冬季下雪,大秦线维修,煤炭从中部运不到港口。而因供应紧张,中国主要煤炭港口的煤炭库存量到10月20日下降到426万吨,自8月末以来下跌15.9%。“如果没有相当的供应量应对,冬季需求上涨将可能导致港口存货进一步下降。”李晶说。
  李晶同时指出,南方的电厂库存已经达到非常低的数字,有的电厂煤炭只够维持三五天的时间,到明年这个时间煤炭的价格可能都出现上涨的现象。
  另据报道,中国五大独立发电商拥有的平均煤炭库存降至10天,较冬季正常水平20天还低。
  煤炭进口空间仍很大
  李晶认为,电力需求回升、供应方制约、下降的港口库存、低散货运费、焦煤的架构性短缺以及铁路运输瓶颈是近期支撑国内煤价、长期对进口依赖加大的主要因素。
  有迹象表明,我国发电量增长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加速,9月份同比增长10.24%,尽管较8月份水平(通常为发电量的高峰季)略有下降。李晶预计,对照上年基数,今后几个月同比增长速度应会加快。
  不过,虽然煤炭的产量在最近一段时间有所恢复,但是“煤炭的增量不会太大,因为小煤窑关闭的速度非常快。”李晶分析道。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在中国最大产煤省——山西省整合小煤窑后,国内产量恢复速度比预想要慢。截至9月中旬,山西省2/3的煤矿主签署了正式转让协定,而剩下的1/3正处于最初协议阶段。完成重组过程可能要晚于最初预定目标11月份。
  与此同时,李晶指出,东南沿海最近几周出现煤炭的告急,表明东南沿海一带未来数年会更加依赖进口的煤炭。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在李晶看来,中国煤炭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如果把煤炭从山西、陕西一带通过大秦线,再通过港口运到南方,这个成本太大。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