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连续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12月07日 9:40 32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央行加息仍待时日
  中国也是全球经济最先复苏的国家之一,本也应该在全球率先加息,但是对于央行来说却难以自主决定加息。
  首先,中国虽然不是金融危机的中心国,但却是最受累于危机的国家之一,中国出口增长遭遇巨大冲击,因此,只要欧美国家不明显复苏,中国出口未能明显好转,中国就很难下定决心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贸然加息,在出口还没明显好转,投资转消费的结构政策也难以短期实现之际,这可能会增加经济探底的风险。
  其次,加息对于中国这个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的国家来说,从来就不是紧缩的最先使用工具。这是因为驱动中国经济过热的因素往往内生于中国市场体系中的结构性缺陷,如要素市场价格过低,市场化程度不够,一些经济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对于利率不敏感等。在这些结构性缺陷没有完全解决之前,作为总量紧缩政策的加息未必是抑制经济过热的最主要工具。而如果选择过早加息,往往反而会抑制结构的改善,如加息后会抑制政府需要扶持的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因此,中国央行往往相比于其他大国央行加息要更加滞后,这就不得不以增大国内的通胀压力和预期为代价,但鉴于工业品领域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还难以持续出现价格上涨,这种通胀压力以及预期将更多体现在具有较高利率敏感性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方面。对于这种类型的通胀管理,无疑是对政府提出的巨大挑战,政府需要更快的实施结构调整政策,以疏导更多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化解资产泡沫的危机,而这也是当前政府更多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以化解通胀压力的用意。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