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外合资比例 上汽绝对控股上海通用
2009年12月07日 9:35 5034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对于这项收购,仅仅算财务账是很清晰的。收购完成后,上海汽车对上海通用由原来权益法核算改为合并报表,上海汽车2009年上半年的公司资产总计将由1157亿元提升至1430亿元,增加23.6%;同期营业收入由616亿元提升至958亿元,增幅为55.6%。虽然本次交易对象仅为上海通用1%的股权,股权比例较小,对上海汽车的利润影响较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提升幅度仅有1.8%。
但某种非财务计算可以量化的转折其实已经发生,因为自此交易以后,中外合资50:50的股份比例已经打破。这种由“市场换技术”时代性妥协造成的股权结构,在这次交易中有了方向性的突破。
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还不能视为是中国汽车业,尤其是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规律,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上海汽车利用美国通用此时的窘境,得到或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而广州本田或者日产东风未必就有。
不过要是全方位地从今年年初看到现在,从国际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和中国汽车企业的表现,综合地来看今年的“中国汽车”,也不妨积极一些。比如就把这次上海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的交易,看作是中国汽车业势在必行的一次收购,而不是一次“趁火打劫”的捡洋落儿。
中国汽车企业收购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的产权、品种和资产,不是起自今年,但好像情况都不好——比如上海汽车在2004年当年,就收购过英国罗孚和韩国双龙,但成绩都不算好。英国的收购差点成为中国国有汽车的窝里斗(和南京汽车集团),后面的韩国收购在今年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公司2009 年上半年合并报表计提双龙汽车资产减值损失达11.82 亿元。截至2009年6 月30 日,上海汽车报表反映的双龙汽车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仅为200 万元,并不在对双龙汽车合并报表。
但今年吉星高照,全球汽车业的热门话题都是中国人鼓捣出来的。先是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收购美国通用的悍马;然后至今还不能完全脱去民营草根形象的吉利汽车,10月底被美国福特公司正式确认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所有的热闹都和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遥相呼应。
新年伊始所谓挽救经济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把汽车业排在第一位。虽然部分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有临时性的特征,但总的说来《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今年的汽车业迅猛发展,刺激明显。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